“我想为航天事业贡献一份微薄力量。”这是一位将自己毕生精力,都交给国家航天事业的古稀老人,依旧铭记于心的一句话。回顾55年的党员生涯,李告发的一路与航天息息相关,穷极毕生的心血和智慧培育了“后浪”。
1967年,李告发从上海复旦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毕业,分配至国家原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前身)第四研究院第四总体设计部从事航天科研工作,带着在大学里所学的航天知识和报效国家的热情,他踏上了一列前往祖国边陲的列车,从这里踏上航天之路。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春风初起,为振兴中国航天事业,提高航天工业管理水平,原第七机械工业部作出了组建桂林工业经济管理学校的决定。正值人才紧缺之际,李告发毅然投身学校的前期筹办工作。
“肩负着服务航天的重任,全校上下齐心协力,第一年,就有200个从祖国四面八方来报道的学生,那是一群热爱航天的孩子。”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李告发眼里有着无限的怀念。
1980年,李告发所在的计算机系正式开始招生,首届计算机应用专业校友张海利回忆起母校教学时记忆犹新:“桂航当时虽然是中专,但是课程使用的都是正规大学教材,数学是同济大学出版的‘高等数学’,英语用的是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大学英语’。老师们凭借着航天系统的丰富经验,对我们执行严格的标准,在传道受业中秉承着鲜明的航天精神和文化印记。”直至今日,他仍十分感激当年桂航教师们的言传身教。
采用一流的教材,按照本科的教学要求,正是李告发最初的坚持,“后来我去调研,全国没有一所中专,甚至没有一所专科是用本科的教材。”他认为,为国家航天事业培养的必须是一流的人才,从教材开始就不能降低标准。
李告发曾负责离散数学的课程,离散数学是一门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而言必不可少的先行课程。而在当时,这门课程才从国外引进不久,国内并没有一本相对适合专科学生的教材,为了给学生们上好课,他频繁地去旁听优秀教师的讲课。“当时的课程,老师也是没有教材的,全凭自己的讲义教学,我只能边听课边记笔记,自己回去再对比教材分析问题。”就这样,李告发凭借着自己慢慢的摸索,硬是写出了一份完整的离散数学讲义,后来,当这本教材出版前交给权威学者审阅时,对方赞叹:“这是一本媲美本科教材的讲义。”
“当年办学,调来的老师全都是从事航天相关的工作者,在航天系统里面的磨练,让到学校来的老师们都有着面对难题刻苦钻研的精神,对待学生也尤为严格。”李告发笑言要求严苛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好的是,学生基础打得比较结实,坏的是给学生压力太大。
26年“后浪”培育之路,李告发一路未敢忘怀自己身为党员的“初心”与“誓言”,“要时刻感怀党和国家的培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李告发说,他希望更多的优秀的年轻人成为航天时代的生力军,满怀斗志、鼓足干劲,一如最初的他一样,对航天强国梦满怀热忱和期许。
据介绍,亚新官方网站-亚新(中国)创立于1979年,前身为桂林工业经济管理学校;1994年2月升格并更名为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2012年4月升格并更名为亚新官方网站-亚新(中国)。
新闻链接:http://gx.people.com.cn/n2/2021/0914/c179462-34913870.html